ChatGPT + Canva

敏捷簡報工作流

分組討論

根據你們過往經驗,回答以下問題:

1. 做簡報的過程是什麼樣子?

2. 痛苦的點有哪些?

3. 處於 AI 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批判性思考,可以如何與 AI 協同合作?

討論產出

各組需產出:簡報產出的過程 + 痛點為何 + 合作決策分工圖

時間:20 分鐘討論,產出的部分各一人講解

為何是革命:從線性到敏捷

人類的創造力與批判性思考,可以如何與 AI 協同合作

human premium
critical thinking

ChatGPT

文字生成與理解工具

Canva

視覺設計與排版工具

Canva 功能介紹

Canva

ChatGPT 與 Canva 的分工

ChatGPT vs. Canva

三步驟流程

主題確認 → 提示詞撰寫 → 送出 → (大綱生成 → 一鍵套版 → 精修與發布)

實戰教學

兩方法

  • 方法一:在 ChatGPT 直接連動 Canva
  • 方法二:Prompt 直接在 Canva (會有提示詞、簡報頁數的限制)

方法一:ChatGPT 直接連動 Canva (啟動 Canva 帳號)

步驟 1. 下載 Canva app

canva app

步驟 2. 登入 Canva

步驟 3. Google 登入 Canva 帳號

步驟 4. Canva 語言設定先轉成英文 (為了GPT Bug)

方法一(續):GPT 連結 Canva 實作教學

步驟 1. 進入 GPT 設定頁面

gpt portal

步驟 2. GPT 連結 App

步驟 3. 瀏覽 App 找到 Canva 將其綁定

步驟 4. Canva 綁定成功

步驟 5. GPT 選定工具

步驟 6. 工具選定 Canva

步驟 7. GPT 測試產出

請產出「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5頁大綱:封面、問題、正反論點、數據、結論與建議

步驟 8. GPT 內建生成 Canva 簡報模板,成功!

方法二:原生 Canva 簡報製作
(會有提示詞、簡報頁數的限制)

Canva 介面操作

請產出「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5頁大綱:封面、問題、正反論點、數據、結論與建議
canva all in one

延伸閱讀:多面向思維

以下資源為有興趣深入探索的學生提供了不同面向的學習思維

關於人機協同創造力 (On Human-AI Co-Creativity):

此領域的文獻探討人類與 AI 之間協同設計的指導原則。重點在於如何在自動化的高效率與人類的監督、控制之間取得平衡,確保 AI 是在「增強」而非「取代」人類的創造力。相關研究強調,雖然 AI 能提供新穎的解決方案,但人類必須保留對最終產出的控制權,以維護創作過程的完整性與情感深度 15。

關於 AI 與批判性思維 (On AI and Critical Thinking):

學術期刊上的研究深入分析了 AI 工具對人類認知的影響。大量證據顯示,過度使用 AI 與批判性思維能力下降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核心概念是「認知卸載」(cognitive offloading),即使用者將思考的負擔轉移給 AI,長期可能導致獨立分析與評估能力的萎縮。這些研究為「為何人類的批判性思維不可或缺」提供了有力的實證支持 18。

關於生成式 AI 的倫理與偏見 (On Generative AI Ethics & Bias):

此類報告與文章詳細揭示了大型語言模型(LLMs)和設計平台中存在的演算法偏見。由於訓練數據源於充滿偏見的人類社會,AI 系統會學習並放大這些偏見(如性別、種族歧視)。文獻同時也探討了如何透過數據審計、模型透明化、以及建立人類監督機制等最佳實踐,來緩解這些風險 24。

關於版權與 AI (On Copyright and AI):

美國版權局(U.S. Copyright Office)的官方指南與相關法律分析是理解此議題的關鍵。核心原則是「人類作者身份」(human authorship requirement),即版權只保護由人類創作的作品。當前法律觀點認為,僅僅提供指令(prompt)的使用者,並未對 AI 的生成過程施加足夠的「創意控制」(creative control),因此不能被視為 AI 生成內容的作者。這個領域的法律爭議仍在持續演進中 27。

15. Human-AI Collaboration: Enhancing Creativity with Generative AI - [x]cube LABS 18. AI Tools in Society: Impacts on Cognitive Offloading and the Future of Critical Thinking 24. Algorithmic bias - Wikipedia 27.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pyright Law | Congress.gov

延伸閱讀:AI 無縫整合的風險

批判性反方論點

技能退化與創意的同質化風險 (The Risk of De-skilling and Homogenization):

當學生過度依賴 AI 來完成寫作、研究與設計等基礎任務時,他們是否會因此喪失獨立完成這些工作的基本能力?更進一步,AI 模型本質上是基於海量數據進行統計與預測,其產出往往是「最可能」或「最平均」的結果。這是否會導致一個創意趨於同質化的未來?在那個未來裡,所有的簡報、文章、設計都帶有相似的「AI 味」,失去了人性的獨特與稜角 39。

學習過程的侵蝕 (The Erosion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或一個完美的成品。在創作過程中經歷的掙扎——反覆的資料查找、失敗的嘗試、不斷的修改與自我懷疑——本身就是深度學習與知識內化的關鍵環節。AI 工具透過提供捷徑,是否正在剝奪學生經歷這個必要「智力掙扎」的機會,從而使其學習變得淺薄?30。

錯誤資訊的放大器 (The Amplification of Misinformation):

前述的律師案例是創作者有意圖地走捷徑。但更普遍的風險是,AI 可能會產生看似合理、實則完全錯誤的「幻覺」(hallucinations)。當內容的生成變得如此輕而易舉時,這些由 AI 製造的、難以辨別的錯誤資訊,是否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污染我們的資訊生態系統,加劇社會的信任危機?42。

真實性的叩問 (The Question of Authenticity):

在一個大部分工作由機器完成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的意義是什麼?當作品的核心元素——文字、圖像、結構——都來自於演算法時,我們還能稱之為真正的人類表達嗎?這個哲學層面的問題,挑戰了我們對原創性、藝術性與人類創造力本質的傳統定義,是 AI 時代每個創作者都無法迴避的自我叩問 38。

39. With Canvas launched in ChatGPT, is Claude Pro still worth it? : r/ClaudeAI - Reddit 30.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Age of AI: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I's Effects 42. AI in Schools: Pros and Cons - College of Education | Illinois 38. Human-AI Co-Creativity: Exploring Synergies Across Levels of Creative Collaboration

作業與繳交流程:5 頁 [主題] 簡報

作業目標

用 ChatGPT → Canva 快速做出 5 頁 [主題] 的簡報

主題自訂,但不能拿課堂練習的「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當主題

任務內容

簡報內容包含:介紹 [主題] 、為何 [主題] 重要、如何應用 [主題]

繳交規格與期限

繳交內容包含:學號、姓名、你的提示詞、公開的 Canva 連結

請於 10/25 週六 23:59 前繳交作業內容。

作業繳交傳送門:Google Form 連結